Search

#政經八百政治標記
〔#小黨的生存之道 〕
 
大家還記得上禮拜 #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政經八百政治標記
〔#小黨的生存之道 〕
 
大家還記得上禮拜 #小黨的生存之道 嗎?
(前情提要請點我👉 https://ppt.cc/fZwp8x
 
複習一下,小黨在立委選舉時,比起利於大黨的區域立委戰場,在不分區爭取更多政黨票是更有機會的出路。
 
#那小黨該怎麼做呢?
在開始之前,先說明台灣的不分區選舉門檻,想列在政黨票上是有標準的,不是你想選就可以選,必須達到以下標準的其中一種:
 
❶ 最近一次總統、副總統選舉,推出候選人,並獲得選舉有效票的 2% 以上。
❷ 最近一次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得票率達 2% 以上。
❸ 現有立法委員 5 人以上。
❹ 該次區域及原住民立法委員選舉推薦候選人達 10 人以上。
 
對於小黨來說,#前三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,因此在 #區域立委提名才是小黨可能的方案,所以說就算在區域立委的勝選可能性很低落,會發現小黨基本上還是會提名。(因為不提名就不能選不分區立委啊)
 
根據王靖興等人在 2018 發表的〈Does candidate nomination in districts increase party votes of small parties? 〉論文中提到,既然都要提名,小黨其實會利用區域立委的「#外溢效應」來讓不分區選舉更順利。簡單來說,小黨可以藉由在區域立委的提名,增加政黨的能見度與曝光度;另外,還可以善用選民的「#分裂投票」心理,也就是說人民在區域立委的選票因為棄保效應投給大黨,但在政黨票則可能投給靠近自己意識形態的小黨!
 
除此之外,文中更進一步分析,比起「是否」提名,「提名誰」才是真正的重點!比起提名一個素人,提名知名度高、具領袖魅力的候選人,才能將外溢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 
回想2016的立委選舉,#時代力量 選擇 #林昶佐 、#洪慈庸 、#邱顯智 、#黃國昌 等人,都是本來就具知名度與社會聲量的人物,最後也順利在國會一次拿到五個席次,而關於 2020 的立委選舉,八百壯士們也可以繼續觀察選舉戰況,是不是也適用這個理論囉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“不再與世界大小事擦肩而過” 政治|經濟 科普理論×時事探討 每週二、五、日上線
View all posts